bwin,bwin真网

图片
媒体看师大
  

天津日报 | 坚持系统观念 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发布时间:2024-08-08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谋划方法、明确路径,实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实践遵循。

■ 一、坚持系统观念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要求

方法问题是影响全面深化改革质量效率,甚至决定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方位、深层次、多要素的问题考验,能否实现各项改革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协同关乎改革的最终成效,因此更要以科学的方式方法予以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

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提升与集中阐释。系统是呈现事物内部要素特征和功能结构的整体范畴。坚持系统观念实质是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用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来认识观察事物,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相互贯通中审视分析问题,以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处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实现系统运行最优化的目标,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贯彻承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方法要求,强调推进这项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单项突破和局部突进的方式,必须在全面系统的优化调整中实现各领域改革的联动集成。同时,还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多次论述运用系统观念的重要意义,深刻阐明了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引,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思想新境界。

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方法,能够在交互耦合的复杂关系中把握改革的重心及规律,从而保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越往纵深推进,深层次的问题矛盾和复杂的结构性问题会日益显露。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重点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多对重大关系,科学谋划改革的战略重心和主攻方向,以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不断实现新的改革突破。这些重要论述成为党在新时代把准改革方向脉搏,把握改革内在规律,引领改革实践发展的重要方法指导。正是秉持系统观念这一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二、以系统观念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部署谋划了全方位、深层次和战略性的改革实践,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如期完成了各领域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开创性和变革性的伟大成就,在各方面制度上更加成熟和定型。

系统设计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bwin,bwin真网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时代号角。该《决定》提出了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的主体框架,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围绕60项具体任务、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系统描绘出新时代中国改革事业的远景蓝图。在顶层设计框架基础上,党中央在此后十年多时间里持续拓展着改革的空间、广度和格局,先后将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等任务要求纳入改革总体规划。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规范做出全面部署,总结整合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理论、制度和实践成果,以清晰的时间节点和路线规划为全面深化改革接续递进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制度集成的新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拓展延伸过程中,始终遵循以改革推进制度建设的逻辑主线,贯彻以改革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实践要求,建构形塑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包容性格局与发展性特征,不断在新的历史起点将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

系统推进了各领域改革的联动集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现了从局部渐进式探索到全面协同式深化的组织方式变革,紧密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部署,构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革系统工程,在解决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中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具体来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稳定增长和质量效率的有效提升;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要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模式;明确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通过落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下,中国共产党以民主、法治和公正为核心导向,立足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建设重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终落脚,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各领域改革成果的相互支撑和联动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宏阔前景。

■ 三、以系统观念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坚持以系统观念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中增强改革的全面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各领域改革协调配套、同向发力的合力效应,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当前我国的改革事业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与站位,增强改革的战略信心和定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旧有观念束缚,不断推动改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积极适应国内外日趋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站位高远的战略判断和抉择。只有在正确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基础上,从战略性和长远性的高度科学研判改革发展趋势,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改革策略。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性谋划。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主题,深刻把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全局出发谋划具有战略性、统筹性和稳定性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全局谋划与试点落实的有机结合,以顶层设计统领实践,以实践探索观照全局,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各地方和区域展开试点探路的创新实践,充分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中,通过为改革方案的探路寻求突破切口,在不断化解阻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桎梏中提升改革方案设计的精准性和适用性。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一方面,要在统筹推进中发挥改革整体效应,在遵循改革规律和现代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改革方式和有效配置资源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广泛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充分激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全要素的改革活力,形成各类改革举措全域联动、协调配套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环节,以重点突破引领整体跃升,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难题进行攻坚破局,通过牵好“牛鼻子”将全面深化改革落至深处实处。

(作者:乔贵平、王洪超,分别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SHI86阶段性成果)

来源:2024年7月19日 天津日报 第9版

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7/19/content_143094_1062760.htm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