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bwin真网

图片
媒体看师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 | 第二届“政治思想史论坛”在天津举行


发布时间:2023-04-13

3月18至19日,第二届“政治思想史论坛”在天津举行,此次论坛分两个主题,主题一为“重新思考国家暨《国家研究》第1辑首发式”,主题二为“西方德性政治传统及其反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共聚一堂,就相关主题展开了研讨。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推进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国家强调基础理论研究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在论坛开幕致辞环节中,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表示,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对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国自主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以及高质量的智库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基础理论研究;最后,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加强。自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就现实而言,中国的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经费投入过少、发稿平台稀缺、研究人才稀缺,等等。因此,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亟需更高程度的学术化、专业化,同时,中国的政治学人需要有振兴中国政治学基础研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努力加强政治学基础研究的共同体建设以整合有限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拓展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进路。

在强调中国政治学自主学术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治学基础学科的支撑的基础上,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高建教授共同表示,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政治学基础学科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研究要始终坚持服务现实需要的传统,始终坚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始终坚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还表示,中国的繁荣昌盛,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军事上的强大,也体现在文化上的自觉与自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者应当积极主动,有所作为。佟德志还补充表示,国家研究是政治学研究中的“发电站”,是引领政治学其他主题研究的动力源,正是在国家研究的推进中,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和发展道路方才愈发清晰。

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政治学最主要的研究任务之一,便是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一般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本次论坛的主题之一是重新思考国家。在会上,相关专家围绕国家的起源、发展、转型和国家理论的反思等具体问题从政治学、人类学等进路,借助制度—文化互动的视角以及比较的视角展开了研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何增科通过对国家的起源、人类历史上国家的一般类型与形态、国家运动的机理及失败原因的探求,揭示了前国家政治系统向政治国家转变的多向进化、动力机制和基本路径。厦门大学教授朱仁显通过“崇文”与“尚武”精神文化的历史转换勾勒出中华帝国治国文化的整体脉络,指出制度作为文化的政治载体,其变革在文化转换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制度调和“崇文”与“尚武”精神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化的政治形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马德普在批判西方学界将民族国家与宪政民主的结合视为现代国家一般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了西方现代国家实践内含的分裂和冲突的底色,澄清了bwin,bwin真网“现代国家”认识中的混乱和模糊,进而科学、全面地阐明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涵。

国家研究引领对国家理论的反思以及中国情境下国家问题的思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包刚升认为,国家能力、国家构建与国家自主性构成国家理论的主要议题,通过审视当前国家经典理论展示国家发展理论的内在脉络与核心争论,对已有国家理论的不足进行增补性反思,从而探索适合中国的国家发展模式与道路。其他研究者同样表示,国家建设直接制约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而国家建设的完善又保障着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实现;正是在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中,一个国家才真正获得现代意义上的制度体系和国家能力,从而实现国家秩序的稳定和人民有序的参与,而国家生活的混乱与国家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滞后。

本次论坛的另一个主题是“西方德性政治传统及其反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滥觞于古代希腊与罗马的西方德性政治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晰的脉络,深刻地塑造了西方政治和文明的思想特质、话语特征与实践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刘玮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谈火生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笔下理想统治者的德性与亚里士多德论述中的政治和道德德性,在精研古典文本的基础上,讨论德性的内涵,并对相关的争论做出探索性的回应。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刘训练表示,西方古典德性观念的形成是由古典哲人对德性相关命题的理论阐释的结果,德性观念的哲学与历史两种类型的划分及其内在张力构成了古今德性观念的起点及演进的理论动力。其他与会者们的研究和发言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古典德性观念被人文主义者改造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但在西方现代化的演进中又逐渐走上了“去德性化”的路径;另一方面,主观化的德性信念在实践中所引发的法国大革命及其残酷后果激发了后来者对德性政治的深刻反思。在其后的发展中,德性进一步失去了政治上和主观上的重要性,更多进入社会领域和个人领域,德性政治转化为“政治的”德性。

借由对东西方古往今来德性政治传统的研究,中国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者不仅在深化我们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而且也在深化对中国重大时代主题的思考,并在比较中发掘中华文明的特质。儒家德性政治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仍旧有其生命力。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孔新峰在厘清“前诸子时期”德性政治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从儒家经典到新近论著中提炼出七条先秦儒家德性政治原理性认知。还有研究者表示,近代以来,西方德性观念被引入中国,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为中国传统的德性思想注入丰富的内涵,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此外,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就相关期刊如何引领和推动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做了介绍、阐述与推广。

来源:2023年3月31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31_5617413.shtml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