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 | 从“相加”走向“相融”
从“相加”走向“相融”
——天津市大力推进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纪实
“我的身份由学生变成‘教师’,我要将讲的内容转化成同学们能理解的语言。”“给低年级讲‘学四史,做自信中国人’,我要以身作则。”“下次再讲时,我要搜集更多资料,融入更浓的情感。”……这是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初中部学生作为德育小助理,为小学部班级宣讲队课、中国故事和“四史”的收获。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而是新课程观的熔铸,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不空谈、不灌输。我们通过‘大手拉小手’生生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有机融入,打造融合贯通的一体化‘大思政’格局,实现‘1+1>2’的育人效果。”天津港保税区文教局副局长、空港学校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叶卉介绍。
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天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中小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探索出散发浓郁“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
注重传承,大力推进“有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
前不久,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教师金文洋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筑梦天宫航天精神教育培训基地,以沉浸式教学研讨的方式,参加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天津市大中小学‘航天思政’集体备课会”。
活动中,金文洋分享了“航天精神与物理学科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教学主题,图文并茂展示中国航天的长征系列火箭、神舟载人飞船、北斗导航系统、嫦娥探月计划、天问火星计划的前沿成果,最后引出天宫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深入浅出地讲解航天知识,同时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航天精神。
天津具有优良的学科育人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实践探索,历经德育渗透、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不同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天津通过出台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意见、举办学科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系列展示活动、实施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不断探索增厚课程的“思政味”,大力推进“有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
“基于课堂,用于课堂。结合实践,不断地完善了学科育人的标准,使其成为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方向标’。”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我们先后出台10余套成体系化的标准和指南,为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课堂观察与总结反思能力提供工具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研制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和特殊教育,涵盖语文、数学等41个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着力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彰显天津特色的中小学课程思政体系。
标准的实施关键在执行。为了让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学得深入,天津各中小学校通过全员“协同”、全过程“贯通”、全方位“融合”,在情境中铸魂,于无声处育人。近年来,通过搭建系列化教师成长平台,举办了100多场次的中小学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遴选了300余节中小学课程思政优秀示范课例,为教师提供学科育人操作支架与研习样例,惠及全市1400多所中小学校。
系统推进,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的最终指向是育人。”在今年1月举办的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会上,天津市实验中学校长刘晓婷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每个学科课程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就需要教师将如同精盐一样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各学科课程这个‘汤底’中。”
自2019年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后,天津市实验中学就制定了学校思政工作整体方案和任务清单,深化了同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合作。针对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专题问卷,查找症结所在,最终聚焦“课程思政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这一主题,举办靶向性极强的“玉簪杯”创优课大赛。
随着课堂实践的深入,实验中学开始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学习梳理所有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关的文件和要求,把握精髓,细化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10多个维度,绘制出各学科的“学科素养—课程思政思维导图”,让教师拿在手中、入到脑中,讲起课来有目标、有底气。
而作为革命老区,天津市蓟州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蓟州区成立了教育系统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蓟州区bwin,bwin真网加强中小学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各学科教师充分领悟思政教育的关键性作用。
同时,蓟州区还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联合17家区内景区开展研学活动,举办红色故事演讲赛,组织“红色记忆”系列漫画故事征集活动,参与师生达到10.1万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探索出有政治高度、情感温度、思维深度、德育效度的育人课堂。课程思政精品课不断涌现,有力地助推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蓟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徐连旺表示。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一转无难事。如今,系统性推进中小学课程思政已成为天津教育系统的普遍共识。天津积极构建“行政推动、教研引领、上下联通、统一实施”的各学科思政一体化推进机制,率先成立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联盟、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引领各级各类学校着力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
回归本位,构建“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型
“同学们,我们要牢牢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天津市南开中学教师梅宏柱在一节高中地理课上的结束语。
结合学校bwin,bwin真网课程思政工作的总体安排,梅宏柱积极思考在地理课堂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与策略。“‘两山论’是指导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与中学地理课程中‘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进行地理课程思政的具体表现。”梅宏柱说。
但在实际教学中,梅宏柱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依然存在困惑。带着疑问,他与南开中学思政教师崔勇锐共同探讨。崔勇锐是天津市思政名师,正在结合各学科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在他的点拨指导下,梅宏柱重新调整教学设计,选取一座资源型城市,通过提供相关数据、视频、景观照片等材料,组织学生探究其近年来推广种植特色水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基于探究材料深入思考,踊跃发表观点,氛围热烈。梅宏柱不禁感慨:“学生在这样高效的思维碰撞中,不仅真切体会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发自内心地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这才是高效的课程思政。”
天津大力倡导课程实施要回归立德树人本位,逐步建立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络机制,积极构建“课程、活动、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型。例如,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师生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视角下的议题式教学开展课例研究,将全国道德模范张桂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情境材料,跨学科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
静海区则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样态转型,加强协调联动,盘活育人资源,组织学生到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实践基地开展学习体验活动。静海区大邱庄镇还依托区域美育特色品牌,探寻美育与思政的“融合点”,该镇的津海小学从剪纸和门钹等传统文化入手,尧舜小学以“扇”启真,津美小学创建面塑工艺坊,万全小学绘制京剧脸谱……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
“我们强化学科育人就是要使课程实施回归立德树人的育人本位,培养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人。”天津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2023年3月18日 中国教育报 第1版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3/18/content_621304.htm?div=-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