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bwin真网

图片
媒体看师大
  

天津日报:毕业成长季 一起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2-03-29

津城多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年报”出炉
毕业成长季 一起向未来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要,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名校生去哪,更具风向标意义。最近,津城多所高校陆续向社会公布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留在天津的毕业生多吗?哪些行业领域是毕业生的重要去向?毕业生就业主体是什么?……记者对10多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就业“年报”梳理分析,从中发现了一系列重要数据变化。

留津就业 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人,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此外新冠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国家和地方一系列bwin,bwin真网“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决策部署畅通了毕业生的就业路径,为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良好条件。从近期我市多所高校披露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就业区域分布中,不少毕业生选择留在天津。

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排名前五位为天津、北京、江苏、广东、山东。

截至2021年8月31日,天津大学2021届毕业生62.74%的就业地分布在华北地区,其中留津率达40.38%。

天津医科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选择留津就业的比例为53.73%,近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天津中医药大学近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天津的比例整体保持基本稳定。该校2021届已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31.31%的人在天津就业。

天津是天津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留津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京津冀地区的76.09%。

天津科技大学2021届毕业生在天津就业者占已就业人数的49.23%,其中在滨海新区就业者占已就业人数的19.62%、较2020年上涨6.46%,为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天津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约地域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主,天津市就业人数最多,占比48.79%。

天津城建大学2021届已就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中各有40.91%、33.7%的人在天津就业,为本地经济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天津农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以京津冀地区为主,其中在天津就业的比例为45.39%。

天津体育学院2021届毕业生中49.85%选择在天津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升学深造 为就业打下基础

毕业生深造及创业情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虽然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以及局部地区的新冠疫情反弹给毕业生去向落实带来了一定程度影响,但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增加了毕业生升学机会。此外,第二学士学位的招录也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供了支撑。升学人数的增加缓解了就业总量的压力,同时也为毕业生今后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选择境内升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43.14%、9.34%,升学到64所“双一流”大学者占境内升学总人数的97.52%。有7.16%的人选择境外升学,其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分别占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13.03%、1.07%,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的境外高校深造者占境外升学总人数的77.44%,其中本科生占95.8%。

天津大学2021届毕业国(境)内升学者(不含高职生)约占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的24%;除本校外,该校毕业生升学前3名的院校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该校2021届毕业出国(境)深造者(不含高职生)约占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的4%,其中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校和前100名校的毕业生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53.53%和74.07%。

天津医科大学本科生升学比例逐年提高,近3年选择国内升学人数逐年上升,出国留学比例基本持平。2021届本科生国内升学人数比2019届、2020届分别增加7.53%、5.38%;国内升学质量保持稳定,其中考取“985”“211”院校学生占考研人数84.51%。研究生继续深造情况保持逐年稳步增长,2019年和2020年升学比例分别为12.54%和20.98%,2021年升学人数比例提升至21.35%。

河北工业大学2021年本科毕业生国(境)内升学总人数占比35.6%。其中,升学至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占41.55%,升学至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占46.25%。毕业生出国(境)排名前4位的是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

天津工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国内升学者占毕业生总数的15.62%,其中本科生国内升学率为17.8%,升学高校排前3名的是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华大学,考取“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数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76.4%,较去年52.14%有大幅提升。2021年,天津工业大学毕业生出国(境)留学首选国家为英国,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42.46%。

天津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国内升学率为13.42%,升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人占国内升学总人数的42.29%;出国(境)留学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1%,其中被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的高校录取者占出国(境)深造人数的73.38%。

天津科技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进入“双一流”学校深造的毕业生占本科生升学人数的41.46%;2021届研究生毕业生中考取“双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人数占研究生升学人数的59.21%。

天津财经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占全体本科毕业生的22.86%,其中,国(境)内升学率为15.61%,较2020届上升1.14%;出国(境)升学率为7.25%,至英国的毕业生人数最多。

天津商业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深造比例为15.59%,包含国内读研、二学位及国(境)外读研,其中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读研的比例分别为15.81%、31.81%。

天津外国语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比例达11.9%,与上届基本持平,其中19%就读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9%就读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选择出国、出境者达8.1%,其中前往英国的人数最多。

民营企业 毕业生的新选择

从用人单位变化趋势来看,毕业生不一定选择端“体制内的铁饭碗”。“年轻人要用更加开放的眼光面对世界。相比国企,我更倾向于去民企就业。”这代表了许多主动选择民企的大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名校生)的心声。

南开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

天津大学2021届毕业生去往单位性质排名前三的是民企、央企、三资企业。

天津工业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占60.14%,与去年基本持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其中就业于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较以往基本持平,而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的比例持续上升。

天津外国语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比2020届高4%;毕业生主要就业于1000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比2020届高9%。

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反馈,天津商业大学近4届本科毕业生均主要在民营企业/个体就业,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60.57%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比2020届高3%;在1000人以上大规模企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国家重大战略、新一线城市带来就业机遇

梳理津城多所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观、成才观的教育和培养,不断强化毕业生价值引领,有效引导毕业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扎根基层、扎根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积极服务毕业生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面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点领域,面向新经济、新业态产生的新就业形态等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此外,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不断增强,这也为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与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天津大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毕业生占整体就业人数的57.92%;去往“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占整体就业人数的24.6%;在长江经济带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整体就业人数的20.14%;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整体就业人数的6.86%。

天津医科大学立足京津冀、面向全中国,为“健康中国”建设服务。2021届就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在京津冀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地区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9.18%、72.71%、70.78%。

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向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流动呈上升态势,2021年毕业生签约就业地域流向依然以京津冀地区为主。

天津工业大学大力推动毕业生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重点地区就业。2021届毕业生中,51.68%的毕业生赴京津冀地区就业,赴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比例为24.29%,赴“一带一路”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例为29.45%。

天津中医药大学4届半数的本科毕业生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赴“一带一路”各国的就业的比例也较高,赴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整体有所上升,持续为相关区域贡献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另外,随着新一线城市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为毕业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近4届本科毕业生在该区域就业的比例也持续升高,该校2021届有44.19%的毕业生服务于新一线城市、38.34%的毕业生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参加国家就业项目。2021届毕业生基层项目主要分布在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总基层项目就业人数的50.98%,毕业生于“一带一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及西部地区签约人数超过40%,64.92%的毕业生选择京津冀经济圈就业。

天津外国语大学分别有47.8%、36.3%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服务于京津冀地区、“一带一路”区域,并有就业毕业生为新一线城市、长江经济带等贡献人才力量。

天津城建大学2021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中,超五成服务于新一线城市、京津冀地区,同时均有两成以上毕业生选择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长江经济带就业。

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天津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参加国家就业项目。该校2021届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建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47.13%,在京津冀经济圈就业的比例为44.26%,在长江经济带就业的比例为27.05%,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87%。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天津美术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到基层就业,开拓战略新兴领域,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该校调研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的比例为47.14%,其中在数字创意产业就业的人数最多。

另辟蹊径创造社会价值

除了地方和高校相继出台措施,拓宽升学渠道、开拓更多岗位、支持创新创业,力争给毕业生们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积极尝试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

天津科技大学2021届已就业毕业生中,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较2020年有所提升。“近年来社会新业态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有机融合。bwin,bwin真网一直引导学生跟上新时代脚步,适应新业态下就业新环境要求,鼓励学生选择新兴就业方式。比如bwin,bwin真网往届毕业生李月亮,就是一名目前人气十分高的网络作家,也是bwin,bwin真网新业态就业的典型代表。”该校就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天津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共13人,占毕业生总数0.19%,创业行业比例较高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为18.18%。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企业目前经营情况主要为稍有盈余(占45.45%)和收支平衡(占27.27%)。

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仍以灵活形式就业为主。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中,依靠艺术院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选择自由职业或进行自主创业,成为不少毕业生的新选择。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中,灵活就业落实率53.32%。该校2021届自主创业毕业生占总体创业率为1.3%。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主要为“希望通过创业实现个人理想”,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行业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教育”,毕业生自主创业前所做的准备主要为“向成功创业者学习”“到社会中历练”“多和朋友沟通,整合身边资源”;自主创业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中,占比最多的为提供资金与平台,其次为创业相关课程,再次为创业项目孵化(如创业基地、孵化园等)。

哪些领域是引才“大户”?

除了地域,高校毕业生流向的行业同样备受关注。从近期多所高校披露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受到较多毕业生青睐。

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到重点行业及重点领域就业者占签约就业人数的50.64%。

天津大学2021届毕业生去往单位行业排前3名的为互联网/计算机/通信/软件、房地产/建筑/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

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为本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天津医科大学2021届毕业生专业对口情况较好,到医疗单位就业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硕博毕业生签约单位主要集中在医疗单位,签约人数比例分别为85.81%、66.23%,本科毕业生签约医疗单位占43.08%,且以签约三级医疗单位为主。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医药及设备制造业,近3届持续有半数左右本科毕业生在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就业,超过两成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医药及设备制造业。该校2021届有26.48%的本科毕业生在行业一流企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医药相关领域。

天津外国语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政府及公共管理,为天津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人才支撑。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调研数据反馈,天津商业大学近4届本科毕业生均主要就业于现代服务业,其次是制造业,在制造业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该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72.94%在现代服务业就业。

天津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约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其中73.89%就职于银行类;其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再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类的占比为60.23%,其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业占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的55.13%。2021届毕业生中,签约“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单位人数占签约形式就业的30.35%,比2020年提高了1.95%。

天津城建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就业还是首选建筑类行业。截至2021年11月30日,近3届均有4成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建筑及房地产业,从用人单位角度反映出该校为社会输送了较多建筑领域人才。

天津农学院作为天津唯一一所农业高校,立足天津、辐射环渤海,2021届本科、硕士、专科三个学历层次毕业生的主要行业流向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农、林、牧、渔业”。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调研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总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8.85%,硕士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远高于本科毕业生。可见学历越高越能发挥所长,在自身所熟悉的领域里就业。

用人单位最看重什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客观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适配度,对于未来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积极促进作用。

南开大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的评价依次为综合素质、知识技能、相关经历及获奖情况。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各类能力素质的评价中,排在前5位的有道德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及学历层次。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对2021年毕业生工作情况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关注毕业生道德修养、所学专业、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基本条件。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所具备的品质中最重要的是诚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等。

天津师范大学2021届的招聘规模有所上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中评价较高的为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及责任心。

天津财经大学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求职表现中评价较高的为精神状态、礼仪举止及沟通表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中评价较高的为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其次为进取心、职业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及爱岗敬业精神。

过去3年,来天津城建大学招聘过的用人单位中,分别有47.5%和43.75%表示非常关注和很关注毕业生所学专业;用人单位招聘时主要注重毕业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专业基础理论水平、社会实践经验,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主要理由是“能力和知识结构扎实”,其次是“专业对口”。

哪些就业指导最实用?

近年来,多所高校通过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对优化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针对性制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河北工业大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发展活动,据统计,开展的就业相关课程对毕业生顺利就业有效度非常高。“同学的经验分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校友等行业人士的职业报告、校外岗位实习实践等活动非常有助于顺利就业。”很多毕业生这样认为。调查显示,该校毕业生认为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奖学金证书、三好学生证书、优秀毕业生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对顺利就业提供了很大帮助。

天津理工大学毕业生认为,对创业帮助最有效的在校创业指导活动为假期实习/兼职,其次为创业经验交流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锻炼。

天津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有89.47%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2021届毕业生对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评分最高的为学历层次高和专业相关能力强,可见这两者为毕业生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掌握求职技巧、实践/实习经验丰富和掌握充分的就业信息。

天津商业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调查显示,该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较多的是创业教学课程,还有部分本科毕业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来源:2022年3月28日 天津日报 第6版

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2-03/28/content_156_5919767.htm 


关闭

快速链接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300387      
津ICP备09008453号-1|津教备0385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事业单位标识